恭喜深圳粵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王高雄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jiān)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wǎng)恭喜深圳粵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及方法獲國家發(fā)明授權專利權,本發(fā)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07907772B 。
龍圖騰網(wǎng)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wǎng)在2025-04-01發(fā)布的發(fā)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fā)明授權的專利申請?zhí)?專利號為:201711416678.8,技術領域涉及:G01R31/00;該發(fā)明授權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及方法是由王高雄;陳炳君;蘇釗源;黃忠賢;李宏現(xiàn);陳偉譽;劉業(yè)增設計研發(fā)完成,并于2017-12-25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及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及方法,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包括用于快速檢測加密磁頭的綜合測試儀及與綜合測試儀連接的用于獲取磁頭信息的檢測夾具;檢測夾具具體包括:底盒,底盒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加密磁頭放置座;垂直設置在底盒上方的測試夾具基座,測試夾具基座上設置有用于獲取磁頭數(shù)據(jù)的夾具推拉夾鉗;夾具推拉夾鉗設置在加密磁頭放置座的上方。加密磁頭檢測方法包括步驟:A、在控制電腦中預設加密磁頭的檢測信息;B、使用檢測夾具獲取磁頭信息;C、綜合測試儀接收磁頭信息并測量得到加密磁頭的測量信息發(fā)給控制電腦;D、控制電腦獲取測量信息后與檢測信息比對,輸出結果。從而使得本發(fā)明能對加密磁頭進行高效快速的檢測。
本發(fā)明授權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及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加密磁頭快速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快速檢測加密磁頭的綜合測試儀及與所述綜合測試儀連接的用于獲取加密磁頭信息的檢測夾具;其中,所述檢測夾具具體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加密磁頭放置座;垂直設置在所述底盒上方的測試夾具基座,所述測試夾具基座上設置有用于獲取磁頭數(shù)據(jù)的夾具推拉夾鉗;所述夾具推拉夾鉗設置在所述加密磁頭放置座的上方;所述夾具推拉夾鉗具體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測試夾具基座上的光軸固定板,所述光軸固定板平行于所述底盒;設置在所述光軸固定板下方的測試針導向臺,所述測試針導向臺與光軸固定板通過直線軸承連接;設置在所述光軸固定板上方的用于驅動測試針導向臺上下運動的推拉閘,所述推拉閘與測試針導向臺通過連接柱連接;所述測試針導向臺上設置有用于獲取磁頭數(shù)據(jù)的測試針;所述推拉閘具體包括:設置在所述測試夾具基座上的安裝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推拉桿,所述推拉桿通過轉軸與安裝板連接;所述推拉桿上設置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上端與推拉桿連接,下端與測試針導向臺連接;所述連接柱具體包括柱體和設置在所述柱體的頂端的兩個安裝翼,所述柱體和兩個所述安裝翼呈Y形結構,兩個所述安裝翼上各設置有一個螺孔,所述推拉桿上設置有一過孔,所述推拉桿上還設置有一連接軸穿過所述過孔,在兩端分別與所述螺孔連接固定;所述光軸固定板的形狀為半圓環(huán)形,兩端與測試夾具基座連接圍成一個通孔,所述連接柱穿過所述通孔與測試針導向臺連接;所述測試針的底面上設置有多跟金屬探針,測試針的頂面上設置有測試插座,金屬探針和測試插座電連接;所述底盒的上表面設置有信號輸入插座,底盒的側面設置有信號輸出插座,所述信號輸入插座與信號輸出插座電連接;所述測試插座和信號輸入插座通過數(shù)據(jù)線連接;所述加密磁頭放置座與信號輸出插座電連接;底板,所述底板設置在底盒的上表面上;垂直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兩個承托柱,所述承托柱的材質為金屬,承托柱的底端與信號輸出插座電連接;所述加密磁頭放置座的一側還設置有柔性電路板放置座,所述柔性電路板放置座與所述測試針的位置正對;所述加密磁頭放置座與底盒之間設置有可更換基板;所述直線軸承設置在所述測試針導向臺的三個角上,所述連接柱穿過所述通孔后,所述連接柱與所述測試針導向臺的中心連接,在所述連接柱驅動所述測試針導向臺向下運動時,所述連接柱處于所述測試針導向臺的中心,所述連接柱施力時,三個所述直線軸承受力均勻,正確引導所述測試針導向臺向正下方運動。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lián)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深圳粵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布吉街道粵寶路45號;或者聯(lián)系龍圖騰網(wǎng)官方客服,聯(lián)系龍圖騰網(wǎng)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wǎng)”。
1、本報告根據(jù)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fā)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yè)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jù)或者憑證。